按:本章對應目前通行本第三十九章
昔之得一者,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盈,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正。 其致之也,謂天毋已清將恐裂,謂地毋已寧將恐發,謂神無已靈將恐歇,謂谷毋已盈將恐竭,謂侯王無已貴以高將恐蹶。 故必貴而以賤為本,必高矣而以下為基。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。 此其賤之本與,非也?故致數譽無譽。是故不欲祿祿若玉,硌硌若石。
從前那些得道的,天得道而清明,大地得到而安寧,人得道而有靈性,河谷得道而充盈,侯王得道而成爲天下首領。 推而言之,天不清明恐怕要裂,大地不寧恐怕要爆發,人不能保持靈性恐怕要滅絕,河谷不充盈恐怕要乾涸,侯王不能保持尊貴高尚的地位恐怕要傾覆。 所以貴是以賤為根本,高也必然以下為基礎。所以往後自稱「孤」、「寡」、「不穀」。這是以賤為本嗎?不是嗎?所以最高的榮譽無須贊美稱譽。所以不要求祿祿若玉,而要硌硌若石。
這段文字有返璞歸真之意。但其中形式上的推理,其實沒有邏輯聯係。 文中的「一」,通常翻譯為「道」,大概可以理解為基礎性的本源性的東西。全文有重視本真,不在乎外表的意思。 文中的「貴」、「賤」,當著中性詞去理解似乎更合適。